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

osi通訊協定

網路通訊協定
        OSI參考模式是在網路已存在後才制定出的(1970年代開始)。因此之前已存在的通信協定並不一定配合其七層模式。目前商用網路軟體許多是提供 OSI的上層協定,而架在非 OSI 的傳輸層協定堆疊上,如TCP/IP可透過 ISODE (ISO Development Environment)的工作,發展ISO高層應用軟體。而一些網路產品製造商也制定專屬的通訊協定,如Netware的 IPX/SPX。這現象使得OSI與非OSI的產品並存的情況將再持續下去。
OSI協定的組成
Layer名稱協定
7應用層(Application)VTDSFATMCMIP/CMISMHSANS.1
ACSE, RTSE, ROSE
6表現層 ( Presentaion)OSI Presentation
5會談層(Session)OSI Session
4傳送層(Transport)TP0, TP1, TP2, TP3, TP4
3網路層(Network)ES-IS, IS-IS
X.25 PLP CLNS
2資料鍵結層(Data Link)IEEE802.3HDLC, LAP-B
IEEE802.3,  802.4, 802.5 , FDDI
1實體層(Physical)RS-232C, X.21, RS-449,V.35, ISDN
  • X.21:公共網路DTE ( Data Terminal Equipment)與 DCE (Data Circuit-Terminating Equipment)連接之同步傳輸標準。
  • V.35:48k bps傳輸之界面。
  • HDLC協定:通信媒體的使用分配。將欲傳輸之資料組成固定封包格式,並附加錯誤檢測功能。封包內提供足夠訊息,使封包資料能在網路上一站接一站傳遞下去。
  • LAP-B: Link Access Procedure-Balanced,新的X.25。取代 HDLC 為第二層的協定。
  • X.25:網路層標準。現行的公共數據網路,以分封式資料傳輸,讓多個使用者可以共用電信局所建構的網路。
    • PLP: Pactket Layer Protocol,提供封包在網上傳輸的協定。採用固定路徑方式,即Connection-Oriented。在節點與節點之間,有流量控制及錯誤檢查,並有重傳功能。
    • CLNS: Connectionless Network Service Protocol,不固定路徑,即各個封包可在網路上走不同路徑到達終站時間也各不相同,但最後這些封包再重組。
  • ES-IS(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)與IS-IS(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):OSI在Data Routing 方面為路徑選擇之協定。
  • 第四層傳輸層:以連接式服務為主,也有非連接式的網路通信服務。有五種通訊協定。
    • TP0:將 TPDU (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) 切成較小段之資料以供傳輸。在接收網路傳來的資料時,動作相反。
    • TP1:將切成小段之 TPDUs編號,並注意送出後是否有回應,若無即重傳。
    • TP2:負責輸時網路的多工( Mutiplexing)及解多工( Demultiplexing )。
    • TP3:為TP1與TP2功能之總合,即具備錯誤控制、流量控制及多工等。
    • TP4:為一高信賴性,全雙工(Full-Duplex),以連接為主之協定。可用在較對可靠的非連接式網路上,保持通信傳輸之正確性,為五種協定中最重要者。
  • 第五層交談層Session:提供控制機能,將下四層的資料流控制成交談方式,其中包括了要達成通信兩端交談所需遵守之參數設定、交談控制及錯誤回報等。交談的管理可分為全雙工及半雙工兩種方式。
  • 第六層表現層:以建立連接、傳送資料、控制對談及活動之同步為主。
  • ANSN.1:除了ISO表現層協定外,ANSN.1(Abstrct Syntax Notation 1)亦依據ITU之X.409定義了格式化的資料結構方式,以便不同電腦系統可在應用程式下有公認之格式,ANSN.1也涵蓋了應用層。
  • 應用層採用了ACSE、RTSE、ROSE三種重要的協定以便與下層之各層通訊,並提供網路應用軟體之各類應用的基本功能。
    • ACSE: 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,主要為提供網路連線中,各部電腦的名稱及關連(Association)的維持。
    • RTSE: 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,主要為確保訊息的傳遞正確可靠,其做法是在電腦進行交談過程中,置入適當的檢查點,並可將不成功的傳輸情況回報給應用軟體。
    • ROSE: Remote Operations Service Element,主要用來管理請求/回覆(Reques / Reply)之類的服務。類似TCP/IP中的RPC,但ROSE允許通信的兩端均可充做伺服器來使用。
    應用層還提供五種服務:
    • MHS: Message Handling System,是從CCITT(ITU)在1984年制定的X.400標準所衛生出來的電子郵件服務。提供使用者或應用程式透過OSI網路系統來使用。
    • FTAM: File  Transfer 、 Access and Management,提供類似Netware或UNIX下的檔案服務工作。為了解決不同電腦系統餐檔案結構不同的困擾,FTAM定義了虛擬檔案儲存的架構,使真實的各不同檔案系統均可對映到此虛擬檔案,以利彼此之間的檔案存。
    • DS: Directory Service,由 CCITT的X.500之規定而來。主要特性是具備分散式資料庫存取的功能,能從分散的資料庫中,獲得相關訊息。舉凡電子郵件、網路管理及其他諸多應用所需之目錄查詢,均可由DS提供。另亦有三個等級的保密性。
    • VT: Virtual Terminal,像Telnet服務。終端機螢幕顯示藉由終端機模擬,將主電腦之訊息呈現出來。
    • CMIP: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,整個網路管理中心,執行下列五種重要功能:使用者帳號管理、效能管理、保密措施、網路錯誤狀況管理,以及網路組態管理等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1.cpshs.hcc.edu.tw/leson/net/protocol/protocol.htm

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

買相機應注意事項


如前所述,
買相機首重需求,其次是預算,
如果要選擇單眼數位還要考量原有的老鏡頭的適用性。
如果要選擇輕便型數位相機,宜選廣角端在28mm以內的機種為佳
除了這些,還有那些項目是我們要去注意的呢?

(1)    非常重要的項目:

  相機的類型:單眼,進階型(酷似單眼),輕便型(傻瓜或DC)

    感光元件尺寸:對單眼而言,一般是APS片幅,少數是全片幅,APS片幅的感光元件鏡頭焦距要乘1.51.6進階型或輕便型相機的感光元件,它的尺寸大小與感光能力息息相關,尺寸越大感光能力越好。請參考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image-lovers/article?mid=887&prev=923&next=864

     使用電池的種類:最好是用3號電池,外出如果剛好電力消耗殆盡,國內外到處都可以買到價格也很公道。果不是使用3號電池,支援大廠牌手機電池也很理想,表示這個電池仍屬於較規格化的產品,日後電池壽終正寢不必擔心買不到電池。相機所使用的電池是未曾聽過這種規格的電池,或專為單一機種設計的專用電池,最好少處碰這種相機;我有太多攝影同好有過這種不幸的經驗,相機用了兩三年,電池不再有蓄電能力,卻已經買不到這種電池,相機是好的,但卻沒有電池可用。

  儲存媒體:CF SD卡發展得最成熟,最便宜,也最為廣泛地被使用,如果出去拍照發生記憶卡損壞的情況,很容易就可以從同好那而得到支援。MMCXDSMMS等記憶卡相對於CF SD卡價位都偏高,也不普遍,市場上很堅持使用自己風格的知名廠牌,現在的新機種都已經開始有兩種選擇,已避免被邊緣化。另外,市場上也出現內建4G儲存空間,但不支援插卡的機種,個人也不建議去購買此種相機,原因在於4G的空間並不足以讓拍攝量大的攝友出國使用,此時這個機種的使用者就必須帶著傳輸線出門,傳輸線很站空間,也容易折斷,非常不方便,如果不慎遺失更是麻煩。

  曝光補償:至少要有-2EV ~ +2EV,能夠寬廣一些更好。有經驗的攝友都知道,這是經常都要用到的基本功能,但能有些機種欠缺這項功能。

  對焦方式:有些情況不利自動對焦,因此支援手動對焦的機種較佳。

(2) 尚稱重要的項目:

  測光模式:有些機種不支援點測光,而點測光的功能在一些情況非常管用。

  內建閃燈:一般無論單眼、進階型、輕便型的內建閃燈輸出功率都不大,淪為華而不實的功能,因此內建閃燈的GN值越高越好。

  外接閃燈:既然內建閃燈華而不實,如果支援外接閃燈的功能,在光源不足的室內環境,便成為一項優於其他機種的利器,而且它的同步快門越高越好。

  LCD螢幕:對上年紀的人大尺寸LCD很重要,如果像素高更佳。

  最大與最小光圈:大光圈有利於提升快門速度,避免光線不佳的情況,造成手持相機的晃動。大光圈可以創造淺景深,可是輕便型相機卻不易拍出淺景審的效果。請參考:輕便型相機的特點

  快門範圍:一般相機快門範圍都夠用,但快門還是越寬廣越佳。

  支援 B快門:夜間攝影不可或缺的功能,當然,配合B快門,必須有固定相機在三腳架的螺絲孔,如果還能接快門線更佳。

  白平衡:有自定色溫功能的較佳。

  手動操控模式:一些不利自動模式的情況,可以使用手動模式。

(3) 不是很重要的項目:

  解析度(畫素):一般人600萬畫素已經足夠,如果只要用到4x6”的輸出,200多萬畫素就已經夠了。

  自拍功能:通常相機都有此功能,但購買前仍宜確認一下有此功能。

  連拍速度:這種功能用到機會不多,但有此功能需求的使用者要特別注意,
該相機的連拍速度是否符合需要。

  電持續航力:在這一方面,新一代的產品都已經相當成熟,問題不大,不至於一個(或一組)電池拍不到200張,除非是整天都在重複瀏覽照片的使用者。不過決定購買之前,還是參考一下廠商的數據。

  重複曝光:通常輕便型相機都不支援此一功能,經常需要重複曝光功能的攝友要密切注意,是否有此功能的輕便型數位相機問世。一般單眼數位相機也沒有這項功能,
目前機身在NT$100000以內有重複曝光的機種包括:NIKON D300NIKON D200NIKON D80FUJIFILM S5 ProFUJIFILM S3 Pro。重複曝光方面來說,
    顯然Nikon還是保持領先優勢的。

  支援慢速或後廉同步:一般人甚少用到這兩個功能,尤其是後廉同步,在此提醒有此需求的攝友,檢查一下您的候選機種是否具備了這兩項功能。

  操作介面:這不是在規格表所能一窺究竟的,因此在這一方面有賴朋友間的口耳相傳,或是在其他項目都經過仔細推敲盤算之後,就到器材行實際把玩一翻了。

  外觀尺寸:這個項目的重要與否因人而異,每個人的看法差異很大,除了自行拿捏也無從建議了。

(4) 如果您屬意的是單眼數位相機,除了上面的項目以外,還要注意下面兩項:

  支援鏡頭:有些機種只支援超音波馬達自動對焦鏡頭,相對可以選擇的鏡頭較少。
大部分機種只適用自動對焦鏡頭,現在有少數新機種也可以使用手動對焦鏡頭,
對手邊有手動對焦鏡頭的攝友是一大福音。

  光學觀景窗:大部分的輕便型數位相機,觀景動作都是透過LCD進行。然而,單眼數位相機的觀景動作卻是透過光學觀景窗,它們之間的視野率不盡相同,通常都在95%上下,當然視野率100%是最好的,它代表著觀景窗所顯示的景物與實際拍攝的範圍完全一樣,對於構圖的嚴謹度需求很高的人,當然適合購買視野率100%的機種。